作者:李大奎MOM操盘网
一部古代史,有时真让人唏嘘不已。
有不少名臣武将,如文种、韩信、篮玉、李善长、年羹尧等等功成名就功高震主时,就落了个凄惨下场,不是含冤而死就是夷族被灭。
然,中唐名将,这位誉为\"再造大唐\"的一代战神,却幸运躲过了所谓的\"历史周期律\"。他不仅安享晚年,还85岁高寿而终,唐德宗亲自给他主持葬礼,为之罢朝五天,赐谥号\"忠武\"。
这是为何?同样是功高震主,战神郭子仪何以幸免于难?难道他有不同寻常之处?
要知道古代功高震主的名臣武将,所处的环境几乎大同小异,所服务的皇帝也基本上都是一代名君。相比较而言,郭子仪服务的情况还要复杂得多,他历经则天女皇至唐德宗七朝而屹立不倒,特别是到肃宗皇帝后,权倾天下的郭子仪却能消弭危险,最终得到好的结局。
如此看来,中唐名将郭子仪的确不同寻常,他练就顶级的生存处世之道,也是不懂\"功成身退\"的文种、眷恋权力的韩信及骄傲自满的李善长和篮玉、年羹尧这些悍将难以相提并论的。
正是\"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那,位极人臣的郭子仪是如何避开功高震主的危险,成为历七朝而不倒的千古传奇,让人佩服的\"不倒翁\"?
说来话长,要溯源追密,不妨从郭子仪的生平一一说起。
话说公元697年,以武举起家的郭子仪,祖籍陕西郑县,他的家庭其实很普通,早年也不怎么显赫,直到52岁才跃升左武卫大将军,57岁兼任朔方节度使。
期间,郭子仪因母亲过世,便辞去军职回家\"丁忧\"。这时候的郭子仪依旧很平淡,就像个透明人一样,并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也就是在军队里混了半生的普通武将而已。
如果没有当时震惊朝野的\"安史之乱\",恐怕郭子仪的名字轻飘飘的划过历史长河,既没有他后半程开挂的人生,也谈不上他高明的生存艺术和政治智慧熠熠生辉传承后世了。
这就是历史的赶巧。
那年郭子仪赋闲\"丁忧\"在家,刚好危及大唐的\"安史之乱\"爆发,他便在紧急情况下当作棋子似的被唐玄宗\"夺情\"启用,得赶紧率朔方军协同配合各路人马讨伐安禄山。
由于叛军一时势如破竹,打得唐军丢盔弃甲,名将哥舒翰也在潼关战败,晚年昏愦的唐玄宗惊慌失措之下带着皇室家眷逃至马嵬坡,又因陈玄礼的禁军发动兵变,无奈只得处死杨贵妃后逃往蜀地安生。
他的儿子李亨顺理成章也就在灵武登基,这就是唐肃宗,由此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肃宗上位后,兼领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因征讨和拥立之功被晋升为兵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命全权负责\"安史之乱\"的平叛重任。
郭子仪这位边缘人物,一跃成为挽救大唐的救命稻草。于是,便有了用兵如神的郭子仪临危受命的壮举,他以惊人的军事才能承接既是功高震主又是人头落地的要命差事,在大唐最绝望最危险的时候,无怨无悔地勇敢站出来展现出特别会打仗特别能做人的过硬本领。
就在郭子仪力挽狂澜下,随着长安、洛阳两京的收复MOM操盘网,大唐失地也逐渐回归唐肃宗的治下,郭子仪遂被唐肃宗亲自嘉奖:国家再造,是你的功劳。
得到\"救世主\"之誉的郭子仪,却异常清醒,并没有为此忘乎所以飘了起来,不像韩信那样伸手向皇帝要更加显赫的实权爵位,而是磕头致谢后依旧奉命低调行事。
尽管如此,会打仗也会做人的郭子仪,也免不了被唐肃宗猜疑被小人暗算,毕竟\"功高震主\",唐肃宗虽然明白如今是用人之际,但也担心皇权旁落的利害关系,何况还有身边众多宵小的怂恿?自然对郭子仪的重用打了折扣。
在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继续兴兵发难时,唐肃宗即令郭子仪在内的九位节度使合力讨伐,却让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实际上就是不放心大权在握的郭子仪,担心他执掌兵权后朝廷难以节制。
鱼朝恩本就是\"性本凡劣\"的小人,嫉妒之下的监军,哪还能公平公正待人?就在公元759年,史思明发兵弛援被困相州的安庆绪,力量悬殊下郭子仪只得率部退守,却被鱼朝恩趁机中伤,说郭子仪畏敌不战,得承担相州之败的责任。
唐肃宗也就顺水推舟召还郭子仪,削了他的军权,令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帅代领朔方节度使平叛。
这个时候,军权被免的郭子仪何去何从?决定着他今后的人生走向。
让人感慨的是,此时憋屈的郭子仪表现得更加平静,既没有抱怨朝廷的不公,认为自己受冤而愤愤不平,反而心若止水,仍以大局为重,表示永远忠于大唐,此生无悔:
皇帝虐我千遍万遍,我待大唐仍如初恋。
不久,由于\"安史之乱\"愈演愈烈,再度攻陷洛阳,名将李光弼兵败邙山,河东节度使邓景山等将领也死于败军之中,病重的唐肃宗只得在百官请求下,加封驻守绛州的郭子仪为汾阳郡王,再掌兵权统兵平乱。
似朝廷安危为己任的郭子仪义不容辞,心甘情愿接受重担,表示\"老臣接受任命\"。
唐代宗即位后,有拥立之功的宦官程元振担心难以制服一代战神郭子仪,便离间诬陷郭子仪,新皇当即罢免其元帅职务。
再度失去军权的郭子仪遂被贬为肃宗山陵使,负责督建皇陵,面对这样陡转直下的不利形势,忠心耿耿的郭子仪\"该出手时就出手\",速向代宗皇帝呈上先帝所赐的一千余件诏书,表明自己一心一意听令行事,从没有犯上作乱,没有任何潛越的言行。
事实胜于雄辩,被郭子仪赤胆忠心感动的,向郭子仪下达了安慰令:使重臣忧虑,朕很惭愧,从今后你不要担心。
公元763年,吐蕃入侵大唐,一时锐不可当,兵部尚书来瑱被谗杀,太尉李光弼因害怕不敢回援长安,在此危难时刻,受命担任关内副元帅的郭子仪无畏麾下仅有二十几个骑兵,毅然迎敌再度救火,凭着威望和过硬的统军能力,得以迅速召集武关的关防兵、殷仲卿的蓝田募兵、长孙全绪的羽林军、张知节的宝应军等等精锐力量,再复长安。
郭子仪由此得到唐代宗的重用,还表示\"任用得太晚\",当反叛的仆固怀恩引诱吐蕃、回纥、党项等劲敌入侵大唐时,三度受命的郭子仪又一次以威不可挡之势大破敌军。
期间,代宗皇帝感念郭子仪战无不胜的军功,先后拟嘉奖升任他太尉、尚书令等要职,郭子仪均表示抵御外敌尚未成功,仍需努力为由,婉拒了泼天的富贵。
直到公元774年,郭子仪完胜凯旋归来,才入朝觐见代宗皇帝,却表示\"乞骸骨\",也就是解甲归田,告老退休。
这就是从不邀功的郭子仪,哪怕居功至伟,也不自我炫耀,唐代宗及满朝文武对他自然是否定不了的认可和信任有加。
公元779年,唐代宗驾崩后,他的儿子李适继位,这就是唐德宗,进位太尉的郭子仪也就回朝安度晚年,两年后高寿而终,唐德宗诏令为他增高一丈的陵墓MOM操盘网,配飨代宗庙廷。
可见,对大唐有\"再造之功\"的一代战神郭子仪,确因卓越的军事才能奠定了59岁后开挂的人生,直接夯实了不可或缺难以撼动的国之栋梁地位。
当然,仅凭\"再造之功\",肯定是不够的。毕竟功劳再大,也挡不住\"莫须有\"的诬陷,一当成了众失之的,哪怕是定海神针,一样会灰飞烟灭身首异处。
何况功成名就的名臣武将,哪个不神采奕奕英姿了得?不需要时,也就啥也不是。
这就是郭子仪的特别之处,他更厉害的是从不居功自傲且特别会做人的本事,其高明的生存艺术和政治智慧,为他如鱼得水立足于复杂的政治环境,三十年身居高位屹立不倒夯实了处变不惊的能力。
早在代宗皇帝担心他功高震主时,还不能够像商圣范蠡那样功成身退,只得游走在钢丝上的郭子仪便琢磨了特别的生存之道,那就是大智若愚装傻充愣,表现出十分贪财好色的堕落形象。
郭子仪每立下军功,并不希望得到军权方面的嘉奖,却哭穷,表示自己缺钱,因为家里开支大,娃多要富养,便狮子大开口,直接向皇帝要金钱赏赐,亳不掩饰装出来的贪婪。
还大规模纳妾,经常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美女的痴迷,以致他家里的美女众多,所生的子女也就难以计数。
代宗皇帝见郭子仪如此\"贪财好色\",满门心思都是金钱美女,根本没有政治野心,也就放下心来:郭子仪也就是生活腐化的能臣罢了,满足他的愿望便好了。
郭子仪就这样让皇帝睡得着觉,可以高枕无忧。
不过,这还不够,郭子仪更绝的是,他还防住了朝堂上鱼朝恩之流的小人使绊子。
跟郭子仪不对眼的大太监鱼朝恩,在郭子仪领兵讨伐吐蕃时,就曾派人刨了郭子仪的祖坟。
面对这一奇耻大辱,一没发火二没告状的郭子仪,反而向代宗皇帝请罪,说这事怪自己,毕竟常年带兵打仗刨过别人家的祖坟,鱼朝恩代表天意惩罚我,是我应得的报应,不怪他。
鱼朝恩听说后,有意设宴请郭子仪参加,想看看郭子仪有何反应。郭子仪只带了十几个家仆赴宴,还笑着回复鱼朝恩:我就这些随从,方便你下手呢。
鱼朝恩终于明白,尽管顺意他的郭子仪完全是一心为大唐着想的忠厚长者,不计前嫌根本没想\"算旧账\",其实也是有备而来,就看鱼朝恩怎么选择。
不敢受千夫所指的鱼朝恩只好放下嫉妒之心,表示言归于好,从此不再对郭子仪使坏。
这就是史书上有名的郭子仪\"诚感鱼朝恩\"的故事,既让仇敌刮目相待,也让代宗皇帝放下疑心:如此心胸宽广的一代战神,还怎么否定?
从此,代宗皇帝少了小人的耳旁风,也就对郭子仪欣赏有加,不再猜疑。
另外,郭子仪巧避小人卢杞的故事,也说明他对待奸佞很有办法。
来自范阳卢氏的卢杞是善于阿谀奉承的\"官二代\",因害怕别人嘲笑他相貌丑陋,常算计中伤所结交的同僚。
一次,卢杞去拜会郭子仪。郭子仪得知后,当即让家人尤其是貌美的侍妾们全都躲起来,自己一个人很恭敬的接待他,礼送卢杞回去后才告诉家里人:对卢杞这样心胸狭隘之人,要敬而远之,你们见了,若一不小心讥笑他长得丑,就会遭他记恨,被这种小人恨上可不是一件好事。
果不其然,卢杞后来当上奸相后,有名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就遭他排挤,最终身死。
由此可见,巧避人祸的郭子仪的确技高一筹,是善于处世的大唐\"镇山石\"。
郭子仪还有一个经典故事,也就是妇孺皆知的豫剧\"打金枝\"。
因郭子仪战功赫赫,代宗皇帝便采取了联姻的手段笼络,将升平公主下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暖。
一次,升平公主小两口吵架,喝酒上头的郭暖对姬指气势的升平公主不满,便怒气冲冲说:公主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仗着你爹是皇帝吗?我爹要当皇帝,早就当了,哪稀罕。
郭暖的这番气话,那是妥妥的冒犯皇威,十足的灭族大罪!二话不说的郭子仪,当即绑了郭暖,亲自押到皇帝那里,任凭发落,还表示教子无方,出了这个逆子,得依国法处置,他绝不说半个不子。
明理的代宗皇帝当然明白,如果郭子仪真想当皇帝的话,天下的确不再是李唐的了。便对郭子仪欣然道: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他们小两口吵架,我们当长辈的怎么掺和呢。
郭子仪由此毫发无损带升平公主小两口回家,回到家中,郭子仪将郭暖绑起来狠狠的揍了几十大板,算是为升平公主解气,这事就翻篇完美了结。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这句千古名言便留传下来,成为后世亲家之间友好相处的典范。
郭府一场性命忧关的政治危机,就这样在忠君无私的郭子仪\"囚子请罪\"这样顶级政治智慧下成功化解。
还有郭子仪将皇帝奖赏的豪宅,既奢华装修,又改造得十分透明,且对外开放。外面的人都可以免费参观,自如看到郭府的人进进出出,忙这忙那。
郭子仪此举,就是向朝廷表明,作为与皇帝结亲的王公贵族,心胸坦荡,没有不臣之心。
等等不甚枚举。以上这些就是历经七朝屹立不倒的郭子仪成功领军治家的经典案例,他顺势而为的军事才能和处世之道,均堪称跳出\"死亡魔咒\"的巅峰密码。
说郭子仪是挽救大唐于狂澜之中的最完美将军,是成功避开皇帝猜忌、小人陷害最厉害的\"不倒翁\",的确不为过!
综上而言:再造大唐的一代战神郭子仪尽管功高震主,但因为他能屈能伸,既善于在自我抹黑、自毁形象的行为中隐藏赫赫战功,又主动请求解除一切兵权,不邀功不请赏,还善于为人处世,有高明的生存艺术和政治智慧,能游刃有余拿捏住功成名就后遭遇到的斜风细雨及各种意外情况,自然也就打破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定律,得以平安着陆高寿善终。
郭子仪的确是历史上最值得称道最值得学习的高人之一,遂以记之。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